【B01】台大社會系小畢典致詞

【B01】台大社會系小畢典致詞

黃克先。社群「援」力下的務實想像
2016/06/05

親愛的家長們,在座的老師及主任,昨晚因想不出要上台講什麼正能量的話,而頻頻在臉書上崩潰的可愛同學們,還有為了加油、相挺、追星等各種理由共同現身在這樣一個場合的大家,你們好。面對一個像小畢典這樣一個可能被認為既無聊又冗長的儀式性場合,潛在的參與者可以有百百種理由不現身,但Here you are. 我想,這件看似平凡無奇的事實本身,就富含著豐富的意義:這四年在我們系形成的社群生活中,你或許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許發現了理解周遭環境的嶄新視角,或許一同艱苦、奮鬥,讓那一夜的讀書會或田野調查永遠銘刻在記憶深處;或許,你已讓身旁的家人、朋友以各種方式認同或同理你各種的社會學式選擇及努力,又或許你已能與他們共同展望一個不一樣的未來。於是,家人、朋友、同志、老師、人生理想、社會願景,以及你對生命的看見,這一切天南地北的一切,因為四年前的「那個決定」及四年來的堅持,被連結到社會學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知性認同上;如今,這樣的連結被具體實現在與重要他人,一同現身於這個場合,為這段奇幻旅程劃下一個形式上的完滿句點。這是Here you are的意義!是我腦補嗎? 我相信不是的,這四年的課堂操演、實作及自我反思下來,相信你們也與我一樣,相信人世間在特定情境下的共在 (co-presence) 不只是偶然,背後孕含著社會性的前因,並因為共在的連帶能預期產生巨大的後果;我們也相信如今你們即便將在制度形式上離開這個知性認同,但往後仍與它魂牽夢縈(而不是魂飛魄散),能在未來的人生踏出與之相和相調的不平凡舞步。四年來,我們無懼於外在一股股試圖窄化或化約我們想像的力量,做著一個個知性大夢,往後要讓這些「夢境」接回到我們生長生活的這塊土地上,實現著讓一個個美好種子萌芽、相偕來遍地種菜的夢。 

是的,我「抄襲」或致敬了前人的鮮活隱喻,以上跟底下許多想法也重覆出現在以前幾位優秀師長的小畢典致詞當中(大家請自行回頭在網路上或腦中重讀這些文本)。我無意也無法偽裝今天在此致詞是我個人殫精竭慮的巧思,清楚明白我是身處在一系列累積的前人精采的文本脈絡中,試圖根據自己的生命軌跡及相對的位置,做好自己在此時此刻的責任。社會學讓我們不迷信個人英雄主義或失敗者就是咎由自取,明白自己是安身在一個特定社會結構之位置及傳統/文化長河的社群網絡中行動。這樣的反省,對今天很榮幸被邀請代表系上老師致詞的我來說,格外具有意義。我曾在這個系上度過我的大學及研究所生活,當時來自中南部鄉村的我,接受了這個社群的洗禮,紮紮實實地用學到的知識與既有的生命經驗碰撞,改變了我的人生軌道及許多價值觀,在前年又回到系上開始任教,以年紀和同學最相近的狀態,重新適應回到這個社群的生活。我發現這個既令人熟悉但又有點陌生的社群,是令人安心的。因為,它堅持了過往我熟悉的好傳統、同時不斷反省且與時俱進,展現出新穎的光芒。我當學生時,看著許多老師在各個領域的研究、實踐及教學上卓然有成(如近來流行於高教界的喊得響亮的翻轉教育,在我大學階段已見證了本系老師有意識但無響亮稱呼的實踐),如今十年後他們為了回應社會變遷及改革過後續生的新問題,又開始了另一輪的長征及反省;各種處理社群內結構性盲點及突發問題的機制,也能在民主機制、對權力關係敏感及價值堅持下逐步打造及修改。學生亦然,在課堂上挑戰或討論老師如我有時不恰當的課程設計或發言,在課後也相互連結、運用所學,在系館推動性別友善廁所,在臨近的弱勢社區、酷熱的街頭、創新園地或其他實踐的場域現身,並帶回自己實作的經驗動態反饋。進出來回這個系,一轉身已十來年,這個社群依究彌新、有朝氣。

傳統,可以不是守舊、噬人的;儀式,也可以不是無趣、服務當權的;關鍵就它們依附於一個活潑、能自省的社群,這個社群,不以自己活潑、能自省為滿足,而謹記傳統及儀式太容易就墮入為壓迫工具的事實。我們的社群,對自身知識的反省,從闡述社會學可以是恢復愛之關係的學科中看得到,在叮嚀大家小心社會學知識三大謬誤中聞得到,自「社會學作為改變世界之志業,要從體制內的長征」中觸碰到。以上種種歷來小畢典中各位老師揮灑過的一個個經典陳述及美好願景,是我們珍惜且時常喚醒的集體記憶,每當想起或訴說著這四年來共處的故事,你我能超越此時此地立即的自利得失及獨我算計,融入這個具反身性且堅信「關係」之力量的長河,在具體情境中湧現實踐的力量。相信這樣的一個社群,值得你在現實社會的改革裡失敗時重新回訪,「它才能餵養你的靈魂,助你重新尋找自己價值的北極星」如一些老師的身體力行。當然,我們不該過度美化任何一個社群或傳統,必須承認團體中的邊緣化或貶斥現象,以及過往的進步如何成為今天的絆石;只是,在這個充斥個人意識、歌頌創新的時代,理應對相對「健康」的社群及傳統,給予更多的肯認。

身在這樣的社群氛圍中,這件事本身就已傳遞了很多東西到成員身上。這也是我不會太在意,每一年(包括等一會兒) 小畢典常令許多老師掩面嘆息或相視而笑 (但同學又很愛分享) 的一句話:「這四年下來,不太記得學到了什麼…到現在社會學是什麼也不太清楚。」(底下的同學準備的稿子裡有類似這種話的請舉手!)身為老師,我更願意相信,這些坦白的同學其實想表達的是,我們不迷戀知識霸權帶來的亢奮效果,以為把各種社會學術語掛在嘴邊當成文化資本妝點外觀就能走路有風;我更希望,這其實意味著同學已把社會學融入在思考及行為的模式裡,讓它體現在與日常生活中不同背景的人們相處上。你們已能在差異中共同審議決策;可以敏銳意識到言談中閃現的污名效果而有所警覺;在眼見組織或制度造成的不公平對待時懂得如何改變現況。這樣的你們,即便踏上了社會上定義的成功人生的平凡坦途,也能從中看見創造非凡的契機,或是在另類領域走一條人煙罕至的道路的同時,不只是眾人眼中對抗風車的唐吉訶德,而是能找到推動變革的具體切入點。

你們不必然要長於論述,但能務實想像。當這個社會結構中具優勢地位者強加習慣且有利於他們的思想結構,以利體制以再製不平等方式運轉時,你們能夠設想出另一個可能的更好世界,這樣的想像是務實的,務實並不是適時務,而是勉力追尋(「務」)被扭曲或掩蓋的更真實的可能。在這個強調創新、強調做出獨特品牌的島上,我們也開始強調社會創新、連結社會學的視角與實際社會問題的解方,然而這種連結絕不是侷限在想像新的商品或營利模式生產上,更在想像新的社會關係及生活方式上;等待被創新的,不只是商品或組織,更是人與物、人跟人之間、人與更大集體的關係。這個想像並非空想烏托邦的孹畫,而是立基在紮實地走入田野、以身為度之上。我們離開同溫層、舒適圈以外,在被階級、種族或性別等無形界線切割開的生活場域中,面對一個個鮮活面孔,傾身向前聆聽及觀察屬於人的憤怒、喜樂、哀怨、無助、無奈、無聊與沉默,用每個感官及思維運作疊合熟悉的社會學知識與眼前的實相,讓系統性的觀察與不停歇的反思引領出對問題及現象更深入的了解,劈出滯悶場域裡的新間隙,潛身於其間,逐漸開展、挪移出新天地。

最後,真的到最後了,再怎麼不捨總有的那個最後,還有有淚待噴直須噴的最後(舉牌,這是同學幫我做的教具,容我在最後的場合用它來表達我的心情,送別這個萌世代)。我們知道,改革是未盡的長路,終點終非我們有限生命能見證的;隨著變遷的社會脈動,持續不斷地自省及更新實作版本是必須的。但因為生有涯,實踐無涯,也請你別忘了,在務實想像及實踐之餘,記得看看路旁的風景及身旁朋友臉上的微笑和淚水。當然,也請持續維持與老師們的連繫,增廣我們的視野,我們也會努力讓自己成為值得被連繫的老扣扣的。身為一個經驗尚淺的老師,我很感激你們教會了我,生命的多樣性如何可能與社會學碰撞展現的不同的樣貌。在這裡,我代表全體老師,要謝謝你,謝謝那個可能說「四年下來我還是不知道社會學是什麼」但用行動豐富了這個社會學社群的傳統是什麼的你,我會記得與你們一同肩併肩、試著以相同高度看見的世界、想像的實在。

恭禧你們,順利畢業! 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對這個社群及傳統的貢獻。

願社會學務實想像的社群「援」力與你我同在。

分享此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