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對就業沒助益?該讀研還是找實習?系友分享給你聽!
台大社會系系學會於11/5日舉辦「行行出社會」系友分享會,邀請已畢業的系友們回校向在學同學分享,包括在該職業的歷練與見識、該工作與社會系的連結,抑或是在學時可以做何種準備等多元面向。當天有超過一百人參加這個活動,而社會報成員認為這是相當難得的機會,便分散在各桌記錄系友分享內容。活動結束後,我們決定將其整理成精華,供系上其他同學作為參考。以下內容皆經過去識別化處理,並分為「社會學於職場的實際運用」、「社會系與該工作的連結」、「在校可從事的準備」三個主題,讓大家在職涯焦慮的路上一起扶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社會學於職場的實際運用
社會系所學與職場到底有沒有助益?」這是多數同學們的共同疑問,面對這樣的提問,目前就讀於心理所的系友誠實地表示,「社會學系」本身對找工作沒有幫助,但社會系的所學在工作上能有所助益。
社會學系在職場上能提供的優勢包含:
思維模式
涉略社工領域的系友表示,社會學是一門可以培養個人對議題敏感度與洞見的學科,其建構出一套理解系統,幫助人們有組織的思考,是屬於社會系學生的軟實力。「社會系四年是一個養成的過程。」在非營利組織的系友表示,社會學可以讓人自然的形成一套「理論」、想事情的一套方式,以及看待社會的思考框架。擔任手機軟體開發人員的系友也提及,社會學的觀察視角使其更好以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思考更長遠的規劃與可能性,這正是軟性思維的重要性。目前擔任行銷主管的系友也稱,社會系的學習使其可以透過不同問題的指標,看出背後的綜合考量,在工作中更容易爬梳問題的成因,給予邏輯和看待議題的方式,是工作時相當受用的技能。
自我學習能力
目前為前端工程師的系友指出,社會系的課程安排與科系特性可以提供同學們養成強大的閱讀能力以及自我學習能力,可適應行業內容轉變快速的領域。不僅是在軟體科技業,任職於顧問領域的系友稱,該行業會接觸到各式各樣不認識的產業,相當需要自主學習的能力,面試時更會重視多領域的涉略,以佐證面試者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並且,許多系友鼓勵社會系同學們可以在大學期間多嘗試不同的領域、科系課程,珍惜台大所提供的學習資源與社會系較為彈性的系外選課機會,從事環境教育相關職業的系友表示「社會系非常的自由,可以多方面發展。」系友也鼓勵同學們多尋找實習機會,因為各種大學時期所累積的經驗,在未來都可能會派上用場。
溝通技巧
擔任管理顧問的系友稱,社會系具有完整的思路邏輯訓練,在顧問公司中,如何有邏輯的講出一句話,說服大家這是需要被解決的問題,是一個重要的溝通能力。「社會系可以學的偏向軟實力,如:人與人(的)溝通、(如何與)客戶談判。人文社會科學畢業的溝通能力、邏輯表達、文獻閱讀能力都比較強。」任職於私募股權公司的系友同樣指出社會系具有掌握溝通技巧的優勢。就職於軟體業的系友更表示,工作上勢必需要與其他部門進行工作上的對接與協調,因此掌握如何溝通是相當重要且必備的能力。
資訊分析能力
就職於媒體出版業的系友指出,社會系的教學培養出快速抓出議題的能力。他建議同學們應重視社會統計的資料分析能力的學習,在當前很需要統計圖表或資料展示的新聞產業會更具優勢。從事網路行銷的系友也表示,社會系閱讀大量文本的訓練,使其能在龐大文字海中能快速抓到並闡述重點,這是特屬社會系能學習到的資訊整合與寫作技巧。
社會學系所提供的軟實力是社會系同學們相較於其他科系的優勢,但同時,許多產業有額外需要跨越的門檻,值得社會系學生引為參考。首先,應把握實習機會、累積工作經驗。在媒體業當前端工程師的系友以自身經驗表示,第一份工作常會重視實習經歷與硬實力(執照、技能等),這是社會系學生需要在大學時期額外累積的。再者,硬實力的學習是許多系友所提到的觀點。目前就業於防災產業的系友指出,社會學系可以協助工作上的運行,但進入職業所需的門檻(如執照、技能等)是需要先克服的;同時,他也鼓勵同學們多去嘗試,不將自己限於社會學系所開設的課程,反而更能累積多樣的經驗與能力。除此之外,在非營利組織工作的系友指出培養行動實踐的能力的重要性。社會學提供人們思考的架構與理論系統,然而如何落實所想、如何實踐,是與掌握理論同樣重要的能力,這需要透過不斷累積實作經驗,才能掌握實踐能力的學習。最後,目前擔任軟體產品經理的系友建議,同學們應更多關注於自身的能力,而非是社會系本身。求職時不必特別連結工作與社會學系,反而應以自身出發,思考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將關注放於自己身上,不能一直從「社會學系」出發,否則可能阻礙自我發展的機會與潛力。若大學時即可深入探查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並累積相關能力,則同學們更可能在求職過程中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社會系與該工作的連結
系友學長姐也分享了社會系與他們現在或先前任職工作的連結,社會系是如何引導、幫助自己選擇或進入現在從事的職業的。大家普遍指出雖然社會系並沒有一個可以直接對應的工作職位,卻也在冥冥之中創造了遇見現在職業的機緣。
問題觀察與洞見能力
社會系的課程訓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結構問題的邏輯思維,這樣的軟實力恰好引導了一些系友做出了職涯的選擇。現正就讀生涯中第二個研究所的學姊就分享,原本雖然已經安穩地從事民事訴訟律師職業一段時間,但在接觸個案的過程中意識到了案與案之間的共通點,也逐漸冒出對於其他國家在碰到同樣狀況時會怎麼處理、法條怎麼寫的好奇,轉而進入研究所探討新領域的議題。
在多樣化課程中深入探索
除了在就讀期間培養的能力,有些人則直接透過社會系多樣的選修課下手,從中探索興趣並深入研究,做出興趣。一位在NGO擔任主管職的學姊分享,在就讀社會系的期間修讀了很多田野課、參加了專題課程,從而接觸到了現在服務的機構,深入瞭解後對於該機構合作對象的運作方式深感興趣,成為了進入該機構的契機。另一位在婦女議題協會的學姊也談及,自己就是在就學期間修讀了性別社會學,並從中著手,間接連結到自己接下來服務的機構。
「茫然」成為動力
相反地,也有許多學長姐分享,現在之所以會導向自己所在的職業領域,其實並不完全是從社會系出發,反而是因為社會系對於未來職業的不確定性,讓自己放手嘗試深入有興趣的領域,意外與現在的職業接軌。例如在媒體新創業擔任前端工程師的學長分享,自己在大二時開始意識到自己並不擅長從事許多社會系學生畢業後會選擇的學術研究,便開始廣泛跨足不同領域,修讀外系課程,因緣際會下接觸到寫程式。他也提到:「很多時候要碰了(各種領域)才知道自己有沒有興趣,可以先試著學學看,如果覺得很痛苦可能只是因為還沒通過那個過程,(我也是)失敗很多次、回頭後才發現是因為還沒撐過。」同樣擔任前端工程師的另一位系友也鼓勵大家盡可能嘗試不同領域的課程或專題,多花時間探索課業上與課業外的不同興趣,跳脫同溫層與舒適圈,才能培養自己的成長性與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通常能給予意想不到的收穫及反饋。另外,在媒體產業工作的學長也說,社會系並不是自己之所以從事媒體產業的最大連結,但的確是因為社會系提供的不確定性,讓自己義無反顧地多方面挑戰,並連結自己喜歡做敘述性寫作、經營文字社群帳號的興趣,才進入媒體產業工作。關於培養興趣連結之後職業的重要性,一位擔任公職的系友也補充他的看法:「其實現在薪資主要是被『這個公司賺不賺錢、以及行業的前景』影響,跟科系(慢慢開始)無關,對你做的事情能不能保持興趣,才是重要的事。」
可在校從事的準備
研究所
目前正在就在就讀研究所的系友提及,他們目前的科系選擇大多被大學時所參加的活動影響。如其中一位系友於大學時體驗318學運、反旺中、太陽花學運,逐漸發現許多問題都與中國有關,因此投入中國相關研究。另一位系友則在大學時接觸到彭老師的政治暴力創傷工作坊,因而到國北教修課,並參與研討會、培訓課程,一步步摸索引起對臨床心理的興趣。因此他們高度建議在學同學運用大學的廣博資源,逐漸形塑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挖掘研究熱情,會更有助於挑選學校和系所的方向。
教育與社福
本組的系友目前多從事教育或社工或心輔相關工作領域。其中一位於高中擔任公民老師與註冊組組長的系友建議,想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學可以在大學期間將教程修畢,並多培養文書處理能力及和不同對象進行溝通的能力,於從事教職時將十分受用。而另兩位從事社工工作和心輔工作的系友則認為,每位同學都應該多加利用臺大的資源並進行探索。如其中一位系友曾申請交換學生,認為增廣視野與體驗不同的經驗,是相當重要卻容易被忽略的。
公職與統計
本組的系友皆於公家機關任職。關於考公職可以做的在學準備,其中一位任職於勞動部的系友認為,微積分、函數模型、數理統計是協助他取得此工作的準備科目,也是同學們可以著重準備的方向,他亦提到政大統計開放式課程是相當完備的課外資源。而另一位任職於主計總處的系友則認為,簡單的微積分與函數模型即可應付考試與實際工作,不需太強的數學程度、多數為偏死背的內容,且資訊科技或經濟學相關的知識亦有裨益。
另外兩位任職於社會行政相關領域的系友,則將重點放在社會學與研究法的能力培養。其中一位在準備過程中完全沒有補習和買函授教材的系友說到,他認為考社會行政考科的感受近似於社甲期中考,幾乎都是在學期間就能準備好的內容,新的知識並不多。另一位任職於退輔會的系友則認為,社會學的名詞解釋,以及研究法、統計的簡單表格數據整理,是公職考試與社會系學習最重疊的項目。他也建議同學可以修習行政法或行政學相關課程,因為是公職考試中分數高低差距較大的科目,若有修過即可取得優勢。
理工科
本組的系友多於不同產業擔任工程師一職,其中一位在新創產業擔任前端工程師的系友表示,若在校同學有轉換跑道的想法,必須要對修習的課有所挑選和掌握,盡量避開負擔較大的課,才有時間做課外的探索、學習與實習。他以自身經驗為例,他在大二時發現自己不適合社會學相關職業,因此於大三、大四時積極尋求不同興趣跟領域,避開Loading太大的課,甚至還因此拿了書卷獎。另外一位在媒體業擔任前端工程師的系友則說,自己當初因為抱著敝帚自珍的心態而沒有把握多探索的機會。他建議若同學沒有想要走學術路途,可以多花時間探索課內外的其他興趣,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培養。職場除了看重軟體開發等硬實力以外,時間規劃、溝通能力等軟實力也是必備的。這位系友表示,他擔任前端工程師時,須和不同部門的人溝通產品功能、技術限制與時間規劃,在社會系學習的軟實力即有應用的機會。他回想在學時,認為自己在小組或個人報告上,應該將時間抓得更緊、留下更多即時補足或改進的時間。例如,若統計報告的資料皆顯示不顯著該如何處理?應探究其背後原因或用更多資料佐證,而非直接擺爛、甚至害得自己差點被當。以上是他回想當初應更縝密思考的部分,也是給同學們的建議。他亦強烈建議必須在大學時建立自我學習的習慣,由於現代資訊變化快、工作要求多,每個人都須不斷學習新技術。且由於網路上的自學資料多為英文,英文能力是必須維持的關鍵。
另外兩外系友則是分別任職於防災產業與軟體業。任職於防災產業的系友以自己的經驗說到,許多社會系學生容易因為系上課程普遍Loading很重而忘記多加探索、畫地自限,出社會後才發現自己欠缺職場上更看重的其他能力與經驗。因此他建議同學多在外嘗試看看,特別針對定向不明的同學,可以從多接觸非社會系的人、嘗試不同專案開始。另一位於軟體公司服務的工程師系友則說,他希望自己大學時能突破學科和人際同溫層,如和自己沒有那麼喜歡的人合作。他說,當初去實習時,發現自己不知道該如何和合不來的人做同事,因為大學時可以選喜歡的朋友,但出社會之後必須得分清楚工作和朋友的界線。此外,他也希望能多接觸資料結構相關課程,因此建議同學即使不清楚未來職涯發展,仍可以去社團學從未試過的事物、修不同系的課、跟不同系的人相處等。培養自己的成長性,為未來的挑戰作儲備。
媒體與文字
本組的系友多任職於媒體業。其中一位擔任自由撰稿人的系友建議在校同學若對媒體產業有興趣,應把握在校期間多累積作品集。如許多社會系與歷史系的課程都需要大量的文字書寫,可以嘗試將修課或是上課所學思考成累積作品,磨練自己對文字的熟悉度和掌控度。另一位擔任媒體出版業數位編輯的系友則表示,同學可以藉由練習投稿來累積作品,他更提到社統資料分析的能力培養在媒體業相當重要,是讓人佔優勢的關鍵。
管理與行銷
本組系友的職位分佈較多元。其中一位在加密貨幣交易所擔任軟體產品經理的系友提到,他建議對管理或商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多接觸管院相關社團與實習,藉此與大學所學連結、挖掘自己的可能,以及找到繼續深入研究或發展的機會。另外,三位分別為社群行銷、旅遊規劃師、產品經理的系友皆一致認為,多參加活動與實習以累積實務經驗相當重要,可以磨練企劃與溝通的經驗,並開始針對有興趣的領域做經營跟學習,培養行政、管理能力。
另外一位曾出版作品的系友則說,社會系對寫作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顯著的,如閱讀文本、在龐大文字中抓到重點,是同學們的優勢。因此他建議,只要去對有興趣的東西做學習、培養快速上手的能力,就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機會。
金融與顧問
此組的系友多任職於金融業或擔任管理顧問。系友們建議若想進入相關行業,最快的方式即為修讀商學相關研究所。他們亦不斷強調自主學習能力相當重要,尤其金融業或管顧職業經常須接觸各種新穎產業,此時對自主學習力的需求就相當高。同時,若在面試時能提出自己在不同領域都有修課或涉獵、並成績優異,便能證明自己的自主學習力。此外,研究法與統計學對數據分析的技能培養也是關鍵的能力之一。
NPO/NGO
此組的系友皆為現職或曾於NGO、NGO組織服務。其中一位系友說到,社研法的訓練對他來說相當重要,藉此學習到形成問題意識以及行動實踐的能力。另一位系友也有相似的看法,提及是在學時修過許多社會設計與實作的課程,藉此運用在日後NGO的工作實務面。另外他也說到,自己以前在大學時,常常將溝通的對象視為對立的存在、像是一個憤青的角色。但出社會後才發覺,其實許多人只是缺乏溝通或理解的機會,因而更願意投入這方面的努力與行動,破除人和人之間的誤會與隔閡。另一位同樣任職於NGO的系友則認為,以前在學時會以為管理相關學問與自己無關,但在組織工作後,意識到行銷或管理技能相當重要,出現「夢想家做管理」的情形。因此他建議同學可以累積不同的工作或實習經驗,充實自己的見聞和歷練。另一位目前已離開NGO的系友則說,他相當鼓勵同學可以多找實習、申請組織獎助機會,透過大膽嘗試來豐富自己,並培養敘事與說服他人的能力。
作者:顏旭岑、王可人、許育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