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貞蘭
Janet Chen-Lan Kuo
職稱:副教授
研究領域:家庭社會學、人口與健康、性別與工作、社會不平等
電話:+886-2-3366-1232
Email:jclkuo@ntu.edu.tw
我的研究興趣旨在深入瞭解性別化職場和家庭經驗以及性別刻板印象如何相互交織,影響個人的婚姻、生育等家庭行為,以及這種性別化的家庭和職場體驗如何影響個人的勞動參與和工作成果,進而對個人的健康和福祉產生性別不平等的影響。
與家庭行為相關的研究中,包括我對美國年輕人的同居行為的分析,探究為什麼同居行為存在著社經背景與種族的差異,研究發現挑戰了美國社會對同居者“不結婚”行為所採的文化詮釋,並進一步論證機會結構和資源再分配過程的轉變如何影響不同時代的年輕人口的結婚行為。與家庭行為相關的研究還包括探討“與父母同住”對未婚子女的婚姻行為有何影響,解析日本社會“與父母同住”為何讓子女延遲進入婚姻,此婚姻延遲現象背後的機制和性別差異。此外,我也研究人們從事的工作類型和特性如何影響他們建立家庭和維護穩定親密關係的可能性。這些工作特性包括職業的性別組成、工作的自主性,以及工作對時間和投入的要求等。
在與工作成果相關的研究中,我探討母親在工作中可能面臨的薪資懲罰問題,並分析這種懲罰如何因不同職業特性而異。除了探討結構性因素對母親薪資懲罰的影響外,我還提出了改善工作條件以減輕女性勞動成就對家庭的負面影響的可能途徑。而正如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Claudia Goldin教授所說的,工作是貪婪了,似乎無止境地佔用我們的時間,耗盡我們的精力和心力,但是否付出足夠的時間就能獲得相應的報酬呢?為了探索「時間」如何換取金錢,利用美國NLSY97資料庫,我的研究分析當人們的工作對時間有不同形式的要求時(例如,「加班」是「量」的要求,而要隨時協調、配合他人工作,或需要跟人面對面、工作日程不固定等,則是另一種對工作者要如何運用時間所做的要求,此種層面的工作要求,讓工作成為人們生活安排的中心,使工作以外的安排變得難以進行與掌控),這些不同型態的時間要求是如何在薪資上回報個人,以及此報酬的方式如何呈現性別差異。
以上所舉的研究已刊登於學術期刊之中。近期的研究,不僅持續關注家庭與工作相關的議題外,也將研究延伸探討性別化的職場與家庭經驗如何對兩性帶來不同的健康後果。例如,面對台灣低生育率現象,政府近年開始針對使用人工生殖技術之不孕夫妻的費用進行補助,以作為少子化現象解方中的一環。有鑑於此,利用「台灣人工生殖資料庫」,試圖評估助孕政策與相關的醫療指引對助孕技術人員臨床決策與實作(即卵巢刺激方式、胚胎植入數目、使用新鮮或冷凍胚胎)如何造成影響,此外,此政策影響又如何形塑台灣家庭可能面對的母嬰健康風險以及家庭可能需要承擔的照顧責任,且當女性做為社會期待中的主要照顧者時,生育與照顧的歷程又是如何可能強化家庭中傳統「breadwinner-homemaker」角色分工模式。
學歷:
博士,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社會學,2015年。
碩士,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2006年。
學士,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社會工作),2003年。
現職:
副教授,台灣大學社會學系,2020年7月迄今。
資料分析組兼任研究員,教育部「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推動協調與影響評估計畫」,2020年1月迄今。
少子化與家庭政策組組長,台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2022年6月迄今。
經歷:
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學系,2016年2月–2020年6月。
參與計畫(執行中)
主持人:
國科會 「台灣人工協助生殖科技下多胞胎懷孕與母嬰健康風險之趨勢變化」,2023年7月起。
共同主持人:
國科會 「社會科學領域計量方法研習營計畫」(人文及社會科學人才培育)【計畫主持人: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 吳文欽】,2023年6月起。
協同主持人:
教育部 「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計畫主持人:台大社會學系 林國明教授】,2021年6月起。
期刊論文:
- Yu, Wei-hsin and Janet C. Kuo (2023). “Going the Extra Mile at Work: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ing Conditions and Discretionary Work Effort.” PLOS ONE , 18(8), e0288521.
- Yu, Wei-hsin and Janet C. Kuo. (2022). “Time is Money? Wage Premiums and Penalties for Time-related Occupational Demand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28(3): 820–865.
- Yu, W. H., and Janet. C. L. Kuo (2021). “Gender-Atypical Occupations and Instability of Intimate Unions: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and Mechanisms.” Socius: Sociological Research for a Dynamic World, 7: 1-18.
- Yu, Wei-Hsin and Janet C.-L. Kuo (2018). “Does Parenthood Foster Traditionalism? Childrearing and Alterations in Gender and Family Attitudes in Japan.” Social Forces, 97(1): 221-250.
- Yu, Wei-Hsin and Janet C.-L. Kuo (2017). “The Motherhood Wage Penalty by Work Conditions: How Do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 Hinder or Empower Mother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82(4): 744-769
- Yu, Wei-Hsin and Janet C.-L. Kuo (2017). “Another work‒family interface: 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family intentions in Japan” Demographic Research 36(13): 391-426.
- Yu, Wei-Hsin and Janet C.-L. Kuo (2016). “Explaining the Effect of Parent-Child Coresidence on Marriage Formation: The Case of Japan.” Demography 53(5): 1283-1318.
- Kuo, Janet Chen-Lan and R. Kelly Raley (2016). “Diverging Patterns of Union Transition among Cohabitors by Race-Ethnicity and Education: Trends and Marital Intentions” Demography.53 (4): 921-935.
- Kuo, Janet C.-L. and R. Kelly Raley. (2016) “Is It All About Money? 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Women’s and Men’s Marriage Formation in Early Adulthood”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37(8): 1046-1073. (First published online in 2014).
- McClendon, David, Janet C.-L. Kuo, and R. Kelly Raley. (2014). “Opportunities to Meet: Occupational Education and Marriage Formation in Young Adulthood.” Demography 51(4): 1319-1344.
- Takei, Isao, Arthur Sakamoto, and Janet C.-L. Kuo. (2014). “Managerial Attainment of College-Educated, Native-Born Asian Americans.” Global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Social Sciences 3(5): 62-72.
其他非期刊論文:
- 郭貞蘭,(2021),〈台灣基督徒信仰實踐、核心信仰及其社會參與與態度〉。209-246頁,收錄於伊慶春、蘇國賢編,《改變中的台灣基督教面貌: 台灣基督教會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市: 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 郭貞蘭/評 Family, Work and Wellbeing in Asia ,發表於《台灣社會學》2017,34期: 209-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