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land Fantasia: Imagining Subjects on the Military Frontline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主講者:林瑋嬪老師
題目:Island Fantasia: Imagining Subjects on the Military Frontline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時間:2022年04月14日(四)

紀錄:黃怡菁(台大社會系研究生)


4月14日林瑋嬪老師於台大社會系分享甫出版的新書《Island Fantasia: Imagining Subjects on the Military Frontline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島嶼奇幻:戰地馬祖的想像主體與未來),本書探討馬祖人在解嚴後如何重新認識自我與想像島嶼的未來。在這之中,個人透過不同的媒介技術觸及他人,共同協作與創造對馬祖社會的記憶與想像,以此以面對馬祖的存在困境。

這裡的媒介技術包含了不同的物、技術、活動或是事件,如數位媒介、社區營造的過程、跨海進香活動、博弈資本主義,人們藉由這些媒介創造與協商出對馬祖的想像。老師提到以「想像」而非人類學傳統上使用的「文化」或是「象徵」作為分析,不但貼近當代的經驗,也能夠引出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會僵固了對於田野地的認識。老師提到當代的想像往往是多元且異質的,並沒有單一的想像存在,人們需要在不同的想像之中進行協商,而這也成為了這本書的核心關懷。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馬祖在解嚴前的歷史,第二部分討論人們如何透過新科技共創想像,第三部分說明了不同群體如何協商出馬祖的未來。今日老師主要分享位於第二部分的第六章,以畫家陳天順與作家陳淑華夫婦二人創作的《雷盟弟的戰地童年》來說明網路書寫如何成為一個「主體化的過程」。這個創作體現出馬祖人的兩種自我,分別是「島嶼社會文化自我」與「軍事壓迫下的自我」。

陳天順在小的時候就搬到臺灣,27年未曾回去馬祖,直到2005年回去與國家打土地官司。陳淑華隨丈夫回到馬祖後,被這塊土地與丈夫的兒時記憶深深觸動,寫下〈月全蝕〉一文投稿於馬祖資訊網,獲得熱烈迴響,開始進行創作,最後將這些創作集結成《雷盟弟》一書。在《雷盟弟》書裡面,陳述馬祖的經濟生活、地理空間、文化儀式,也以主角周圍的故事講述軍事統治對馬祖人帶來的恐懼、身體傷害與心理的懼怕。

由於《雷盟弟》是以連載的方式在馬祖資訊網上刊出,過程中夫婦二人受到網民的鼓勵,在留言區裡留下自身對於這段記憶的共鳴、分享相同的經驗,因此這個故事以及故事蘊含的馬祖想像,是人們透過數位媒介共同協商而出。新的網路媒體不但為經歷離散、拒絕面對故鄉的陳天順創造了新的社會連結,也讓他重新走訪與認識地方。陳天順也藉此開展了對馬祖未來的多元可能,他說「現在有新的技術,馬祖也可以有跟過去不同的生活方式」。

最後聽眾也向老師提出問題,關心馬祖是否有以更組織性的方式去理解馬祖、其他章節如何分析「想像」、馬祖想像是如何「協商」得出、想像的特點「開放式的在存在中理解自身」又是如何體現在這則故事裡。

分享此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