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者:張晉芬(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
題目:【新書介紹】性別家務分工作為職業階層化的根源
主持人:藍佩嘉(臺大亞比中心主任/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
時間:2022年05月05日(四)12:30-14:00
紀錄人:臺大社會所黃怡菁
這次邀請到張晉芬老師前來分享她的新書《勞動待遇與代價:從性別觀點分析台灣醫護工作》,該書透過對於三間醫院超過四千位護理人員與醫師的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呈現女性醫護人員高度的工作與家庭衝突和不良的健康狀態。
這本書所指涉的「待遇」是薪酬,而「代價」則強調過去勞動研究中鮮少談到的「再生產」的範圍,例如家庭生活犧牲、個人健康。所謂的性別觀點,是指性別(化)的家務分工作為職業階層化的根源。醫院內醫師及護理人員的勞動過程和權力關係反映的是一種性別化的職業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女性特質及女性主導的工作價值被貶抑,進而影響到女性的工作機會與職業選擇。
對於女性而言,就業與家務並非是零和的關係,而是需要兼顧。女性既希望能夠有職場上的成就,也希望能在母職、家務責任上有所付出。對於男性而言,雖然同樣感知到就業與家務的衝突,但是家務勞動不會成為干擾工作成就的重要因素。
這次老師分享書中的第四章「勞動代價(一):工作對家庭衝突的原因與後果」,討論生產條件與再生產條件對於「工作對家庭衝突」的影響以及衝突產生的後果,如工作流動態度、家庭責任的負擔等等。
在樣本的描述統計裡,女性護理人員與女醫師比起男醫師,有更高比例為單身、沒有子女。而女性護理人員與女醫師比起男醫師,也有更高比例認為自己「工作結束後已累得無法去做該做的家事」或是「花很多時間在工作上而很難盡到家庭責任」。
按照既有文獻對於「工作對家庭衝突」的原因有幾個理論觀點:第一,工作要求(job demands)指勞動條件造成的限制,如長工時、假日需要加班或勞動密度太高。第二,工作資源(job resources)是指工作中的自主性,能夠自主決定完成的速度與時間。第三,跨界彈性是指可以彈性選擇工作時間與地點,配合家庭因素作出調整。第四,性別角色的影響說明男性與女性需要承擔的家庭角色。這些觀點在實證研究裡,皆呈現一定的解釋力。
研究結果顯示,女性護理人員留任傾向較低,比起女醫師與男醫師多了10%。在推薦該工作給朋友的意願之中,女醫師「會請他(她)三思」的比例最高為38%,男醫師為34.2%,女性護理人員33.8%。
在影響「工作對家庭衝突」、「留任傾向」與「推薦意願」的迴歸分析之中,作者考察了個人特徵、組織及科別特徵、工作特徵、性別及家庭特徵與社會關係的影響。整體而言有三個重要的發現:其一,女性比起男性更容易感受到「工作對家庭衝突」。其二,工作中情緒展演成分越高,越容易感受到工作對家庭衝突,留任傾向、推薦意願也更低。其三,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降低工作對家庭的衝突。按照職業的迴歸分析裡,女性護理人員與醫師皆會因為情緒展演而影響到衝突感,但是對於女性護理人員而言,衝突感受更劇烈。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護理人員來說更為重要。
整體來說,女性醫護人員的衝突感受高於男性,護理人員的衝突感受高於醫師。在控制十多個變項之後,衝突感的性別差異依然顯著,說明了女性在勞動市場上的困境與她們再生產勞動的付出之間的相關性。此外,醫護人員的高工時、臨時性加班也會增加他們的衝突感受,情緒勞動對於醫護人員的衝突感也有強化作用。護理人員在照護勞動中不只要展現知識和技術,也被要求或自動表達適切的情緒和情感,導致護理工作不只是體力和精神的消耗,使角色衝突更嚴重。
張晉芬老師分享她對於現況提出的三個解方,包含多使用補充人力、廣設托育中心、讓醫護人員可以休假。聽眾則針對醫護產業的特殊性、世代差異、醫院類型帶來的影響以及家庭內部的情緒勞動提出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