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神爭霸-中國新一代菁英如何準備全球化競爭

主講者:姜以琳(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題目:學神爭霸-中國新一代菁英如何準備全球化競爭
主持人: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時間:2022年9月22日(四)12:30-14:00
速記:陳韋宏(臺灣大學社研所博士班)


本學期第一場週四社會學演講,由姜以琳老師分享她在Princeton出版的新書《學神爭霸》(Study Gods: How the New Chinese Elite Prepare for Global Competition)揭開序曲。

主持人藍佩嘉打趣地介紹,這是一個非常搭上時事列車的演講。世界各個社會或多或少都有學歷崇拜,中國尤為如此。急欲成為世界領頭羊的中國,藉由培育菁英學生來提升整體競爭力,也逐漸變成了歐美國家高等教育的人才輸出國。

對於這批中國新生代菁英,我們常有的刻板印象是一胎化政策下的「小皇帝」,但是在這種刻板印象下,沒被看見的是只有萬分之八可以考上中國頂大的競爭環境。

姜以琳笑說,書稿原先的版本說太多理論了,編輯勸戒讀者會沒興趣,所以演講中簡介了最為扼要的概念工作:地位再生產(status reproduction)。布赫迪厄提出地位再生產的概念,將它生動地描述為紙牌遊戲。姜老師解釋:「每個人在地位複製的牌局上,都不知道彼此有什麼牌,也必須去猜測別人在什麼時候會打什麼牌,同時也要知道規則是什麼,讓自己可以在這些條件下取得最大優勢。」

在這樣的脈絡下,姜以琳提問,中國新生代菁英是如何籌備這場全球化競爭?

姜老師以長達七年的田野調查來回答這一研究問題。頭兩年,姜以琳在兩所高中裡面進行了15個月的教室觀察;等到這些學生升上大學後,他們去哪,姜以琳就飛去拜訪;除了學生,也訪談了家長、老師等共計超過100人次。在其研究方法中,也面臨定義難題:何謂「菁英學生」?姜老師將研究對象界定為家庭年收入於該地前百分之十,就讀於一線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之中,成績最差的,都還是可以上「一本線」大學,也就是中國挹注資源的重點大學。

姜以琳發現,這些菁英高中生,必須在高校中學習三件事:內化「地位體系」、習得「策略性行為」、接合家庭資源「製作備案」。這次演講中,姜以琳用極為生動且豐富的田野故事,為我們展示了中國菁英高中裡的地位體系。

這個地位體系的位階由高至低是:學神(study god)、學霸(studyholic)、學渣(underachiever)與學弱(loser)。

所有人都崇拜學神,而且是發自內心的欽佩,走在路上都會有人回望。與台灣常見的「學霸」一詞相比,學神境界更高。學霸指的是那些很努力唸書,才能取得好成績的學生。與之相比,學神好似不用努力,輕巧地就能領先於同學。

姜以琳在田野過程中,之所以發現這個細緻區別,來自於她曾將某同學「錯認」成學神,遭到其他人的糾正:「他啊,才不是學神。他很認真,每次考前都要三天不睡覺。」這種需要努力的凡俗,自然不是神。

學渣與學弱的區別,也相當引人入勝。姜老師分享曾看過一個男同學,晚自習無論如何就是不願唸書,而在看汽車雜誌。姜以琳問:「你怎麼不念一下呢?說不定下次可能會考的不錯啊?」那位同學回答:「不要跟我開玩笑,我是學渣,不是學弱,我考不好是因為不讀書,不是腦子不好。」但後來姜以琳在家訪中發現,這位同學週末在家時,除了喝水沒有離開過椅子,就在唸書。

這個例子非常鮮活的展示了學渣與學弱的差異:學渣,指的是不願意努力唸書的人;而學弱則被其他同學認為是「腦子有問題」,想幫也幫不了。於是這些菁英高中生,寧可在人前不唸書,也絕不要被發現努力了卻還是考不好。

這樣強烈銘刻在認知基模中的地位體系,直到畢業後,都讓學生們帶到大學,即便到美國也一樣。例如Claire,以優異的成績申請到耶魯大學,但是第一學年就在微積分慘遭滑鐵盧,拿到了「C」,勉強及格。在這之後,她就不唸書,跑去發展社團活動了。因為她如果努力了還拿不到好成績,在她自己的心目中,她就淪落成學弱了,連學渣都不是。

不過,不管大學是否面臨地位變動,在大學畢業後,他們大抵還是會眾星歸位,重回原本的優勢地位。

姜老師總結,中國菁英高中的地位體系,其運作邏輯複製了中國社會的運作體系:「分數跟錢一樣。錢多一點的人總是受人尊敬些。」

在問題與交流環節,現場師生踴躍提問。有國外求學經驗的同學或老師,都問及了為什麼這個地位體系會如此強烈,即便到了歐美國家留學,這些學生還是抱持著這樣的位階邏輯呢?姜以琳回應,這可能是由於在這些國家攻讀菁英大學的中國學生規模相當龐大,即便出國了,他們還是可以用中國的方式「play the game」。

在第二波交流中,與會者也進一步追問這些研究對象的基本特性,例如性別分布或是家長是否為中國政治幹部。姜以琳說明,學神或學霸的確高比例是女性,家長也會有差異化的教育策略,例如女性不能去犯罪率高的區域就讀。然而,在家庭背景部分,相當難以調查。她說明,有些家長願意受訪,但不願意透露自身職業,甚或為數不少的子女,根本不清楚父母職業。有次她多次商請受訪者調查父母職業,才發現原來父親從事武器研發工作。

中國學神爭霸,是一個全球激烈競爭向上流動的一個縮影,也反映了深植於亞洲社會的學歷崇拜文化。在最近因為學歷事件而引發社會討論的時間點,希望透過姜以琳老師精彩的研究,能讓我們除了看見學歷崇拜的社會現象,也能望向「菁英如何製成」的面向。

分享此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