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inder-Logic: How Gig-Economy Websites Promote Sexual Objectification of Domestic Workers

主講者:Laura Wiesböck(奧地利維也納高等研究院研究員)
題目:The Tinder-Logic: How Gig-Economy Websites Promote Sexual Objectification of Domestic Workers
主持人:呂青湖(臺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時間:2023年02月21日(四)12:30-14:00
紀錄人:黃怡菁(臺灣大學社研所碩士班)
備註:演講主要使用英文,演講摘錄由速記人翻譯


Tinder是時下年輕人常用的交友軟體,以左滑「不要」右滑「喜歡」的簡易配對方式著名。這套交友頁面的使用方式被奧地利的家務零工媒合平台運用,讓客戶可以透過左右滑的方式挑選家務工。來自奧地利維也納高等研究院的Laura Wiesböck研究員長期關注零工經濟、女性勞工處境與社會不平等,本日她來到臺大社會系分享她的研究成果。

Laura Wiesböck指出全球家務工的勞動市場都出現社會不平等的現象。當中產階級女性進入正規勞動市場,原先落在她們身上的家務勞動以外包方式轉移在女性移工身上,維持了家務的性別分工並且持續勞動力的殖民化。家務勞動市場提供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導致女性移工獲得低廉的薪水,而且在私人家中工作的她們更是缺乏保護。

由於再生產勞動高度市場化,零工經濟平台成為家務勞動市場新興的行動者。零工經濟平台將自己定位為服務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間的調解人,並且制定與創造新的家務工媒合邏輯與勞動條件,目前家務工多仰賴這些平台尋求工作機會。這個勞動市場涉及到性別、階級與族群弱勢的女性移民群體,但是既有研究對於女性提供勞務為主的平台經濟著墨甚少,因此Laura Wiesböck認為這個研究有其必要性。

她研究奧地利betreut.at家務媒合網站,並且提問:這個平台的設計是如何建構權力關係?這樣的關係建構多大程度反映在工人的經驗之中?她藉由質性研究的方式回答這個研究問題,包含15個家務工的深入訪談、適用於應用程式研究的Walkthrough Method,以及敘事分析。她的研究夥伴除了學界之外,也包含奧地利的工會,企圖達成政策上的貢獻。

她的研究發現主要有三個:其一,平台的研究設計創造了客戶與家務工的不對等權力關係;其二,平台的設計再製了族群的犯罪刻板印象;其三,平台設計讓女性勞工成為性慾客體並且造成性騷擾。首先,平台設計是非常客戶友善的,有家務需求的客戶可以只要用三步驟就設定完成他們的需求。客戶能夠獲得家務工相當多的資訊,包含長相、評價、犯罪記錄等,但是家務工幾乎無法獲得客戶相對應的資料。此外,這個平台僅設有單方面的評價系統,產生有利於客戶和平台的權力失衡。

其次,只有客戶可以單方面要求家務工的犯罪記錄,家務工無法調閱客戶的犯罪記錄,也無法在平台上評價客戶或是知道先前其他勞工的評價。這樣的設計幾乎預設了家務工單方面對客戶造成的安全威脅,並置家務工於毫無保障的空間中工作。Laura Wiesböck也分享到,客戶也會基於家務工的族群身份進行篩選,以族群的刻板印象預設對方的犯罪歷史、工作勤奮與否等。

最後,這份研究揭露平台設計如何將女性家務工置於性暴力的風險之中。平台藉由Tinder的交友軟體邏輯,提供許多與家務工工作能力無關乎的資訊,例如姓名、長相照片、興趣,而頁面設計也容易讓人聚焦於家務工的外表。受訪者也表示,有許多雇主公開就表明自己是因為交友需求而來,甚至直接要求性交易。有另一位受訪者表示,自己曾經拒絕對方的性交易,但是過了幾分鐘又看見對方創立另一個帳號並且再次提出服務申請。

結論而言,betreut.at家務網站藉由Tinder邏輯式的頁面設計、配對方式,建構了有利於客戶的家務僱傭關係。這樣的關係讓家務工處於性別暴力與犯罪預設的風險之中,並且面臨缺乏經濟與人身安全保障的勞動處境。由於這個網站的家務工許多並非德語母語者,這樣的頁面設計會加劇工人的語言障礙,並且強調客戶和家務工不平等的權力地位。零工經濟媒合平台再製了社會不平等,並且藉由平台經濟在非正式勞動市場創造剩餘價值。

提問環節之中,老師與同學們以台灣經驗做為參照,提問這個平台是不是特別要吸引單身男性使用?由於亞洲的經驗,家務勞動的雇主多是女性,而家務工會避免以性化的形象出現、造成女僱主的威脅。Laura Wiesböck分享就訪談結果而言,確實有許多案例是單身男性不想從事家務勞動,但也存在女性想要找人從事家務勞動。而奧地利除了該平台之外,還有另外兩個平台,雖然其他平台並沒有Tinder的頁面,但是整體而言這些平台創造的客戶-家務工權力關係都是不平等的狀態。

分享此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