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台大社會系小畢典致詞

【B09】台大社會系小畢典致詞

郭貞蘭
2024/05/27

親愛的 B09 畢業生們、各位家長、現場的親友團們,以及各位同仁,大家好。

這一天最終還是來了。該面對的,還是得出來面對的。我真的不是一個擅長公眾演說的人,從我進社會系教書開始,我努力迴避的就是今天這樣的一個場合。今年不知怎麼了,我居然無法一如既往優雅地閃避它,就這樣半推半就地從林宗洧那裡接下了小畢典致詞這項艱鉅的任務。我從答應在小畢典致詞到今天站在這裡,我經歷了無數次後悔、焦慮與崩潰的時刻。然而,縱使有這些因焦慮而喃喃低吼的瞬間,在我開始草擬這份致詞稿時,我開始覺得自己特別感謝 B09 的同學,謝謝你們這次沒有給我任何機會,以各種既不華麗、又不可信的藉口,再次逃避小畢典的致詞。謝謝你們讓我有這個機會可以站在這裡祝福你們,讓我藉著這個機會去回想過去四年,我們那些有限,但卻充滿無限回憶的相處時刻,讓我深深地感到能教到你們,是一件既幸運又幸福的事情。

我們的相識,開始於那門不怎麼討喜的大一必修「社會統計」。這門為期一整年的課程,對於大多數以為進入社會學系之後,便能告別數學荼毒的同學來說,無疑是一個大型的修羅場。雖然第一堂課我總是試圖要為大家做一些心理建設,跟你們說統計不等於數學、統計並不可怕、統計怎麼怎麼有用…等等等等,但看著你們當時的表情,我知道這場精神喊話並沒有帶來太大的功效。隨著一周一周課程的進行,在要繳交作業、期中與期末考之前,我的辦公室就會開始聚集一批批的同學,殷勤地來問我問題。辦公室裡所充滿的歡聲笑語,讓是否能夠區辨何謂母體分配、樣本分配、抽樣分配、如何計算信賴區間、能否定義統計推論中型一、型二錯誤,又如何去計算犯這兩種錯誤的機率……似乎變得一點都不重要了。雖然統計對大多數的你們來說絕非真愛,但你們願意積極地面對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科目,願意到我的辦公室裡面來尋求協助,殷勤學習之時所伴隨的閒談與歡笑,往往都會讓我產生一種你們熱愛統計的錯覺,雖然是錯覺,但也因這美麗的誤會,讓我更有動力、更享受教學以及與你們相處的時光。

在你們接受統計荼毒之時,也正是校園內因多起學生輕生事件而使氣氛顯著抑鬱與低靡之時,但也因為這些危機,讓我們在統計課中意外地找到了另一種聯結方式,成為彼此的支持。我很難忘記你們如何苦中作樂,以社會實驗為名,虛構了一則關於我因為要辦婚禮所以無法找到適當時間跟你們進行導生聚餐的劇情,以此探測「假消息傳播的速度」。這個試驗 “或許” 帶給了我們一些知識性的啟發:謠言(假消息)傳播的速度驚人。僅隔一晚,這則連當事人,我,都不知道的婚禮,便由僅因為是從同學口中輾轉得知我要結婚,非由我親自跟他分享這則喜訊而感到受傷的宗洧口中得知。荒謬的是,我居然因為他的受傷而有些許的感動。你們的創意與幽默感,以及面對壓力時,共同展現的積極與樂觀心態,讓記憶中應該是抑鬱的校園氛圍似乎變得沒有那麼地抑鬱了。

在這四年中,你們經歷了許多突如其來、未曾預料過的衝擊與挑戰,從剛進大一時的校園危機,到大二、大三因為 COVID-19 疫情而被迫適應新的常態。在這四年間,你們彷彿經歷了一場「整型式」的蛻變與成長,從原本那群稚氣未脫的高中生,成長為現在我所看到的成熟、老練的青年人。在這四年中,你們可能因為面對校園輕生事件而體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貴,進而重新審視生命中的優先順序,明白在困境中要保持自我的關愛與寬容,也懂得對陷入困境中的他人提供體諒與陪伴。在疫情期間,你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孤立與不確定性,或許也經歷了人際關係中前所未有的危機,但也藉著彼此的寬容、理解與敞開,修復了原本受損的關係,為彼此打造了一個堅不可破的情誼網絡。

如今,你們就要離開這個熟悉的「校園」,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走進「這個社會」。「永續」(sustainability)是近年來非常受到關注的概念。我知道大家一定都十分地熟悉。「永續」指的是一種持久且能自我維持的能力,無論是在環境、經濟還是社會層面上,永續,都扮演著關鍵角色,它確保我們的地球、我們的經濟體系和社會系統能夠持久運作,不僅惠及當代,也能造福未來的世代。我們知道,若要讓環境能夠永續,我們需要保護自然資源,減少污染,以確保我們的生態系統能夠長期健康地運作。當我們要建構一個能夠長期穩定運作,且持久繁榮的經濟系統,我們需要做的,是促進公平的資源分配,支持在地的經濟發展,以及創造穩定的就業機會。在社會層面,永續則意味著創建一個公平、包容多元且具韌性的社會環境。透過社會學系的四年訓練,你們都有能力可以運用所學,來推動社會中各個層面的永續發展。你們可以運用批判性思維,深入分析社會問題,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然而,不僅是環境、經濟或是社會需要永續,我們個人也需要維持這樣的續航力,讓我們得以持續地前進。個人的永續也是需要我們細心的設計、規劃與培育的。

有一個故事說道,森林裡有兩個伐木工人,其中一個是年輕的伐木工,因為體力好、精力充沛,每天都能以驚人的速度砍伐樹木。而另一位,是年長的伐木工,由於年紀大了,力氣和體力都跟不上了,所以每砍一會兒木,就需要休息一下。一天下來,年輕的伐木工因伐木的速度比年長的伐木工還要快,因此他的產量遠勝於年老的伐木工人。然而,一個月過去,年輕伐木工最終所砍的木材在數量和砍材的效率上,卻不及年長的伐木工。(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原來,年長的伐木工在每次休息的時候,都會利用這段時間來磨利他的斧頭。這樣一來,他每次回到工作中時,都能夠有鋒利的工具和修養好的身體狀態,效率自然就更高。而年輕的伐木工則因為忙著不斷砍伐,結果斧頭越砍越鈍,身體因折損也越來越疲累,效率便隨之下降,所砍的材就慢慢地不及年長的伐木工人了。

透過這則故事,我想傳達的是,如果我們想要保持個人的續航力、能在夢想與計畫中持續前行,「休息」是必要的。但是這種休息,不是單純地像是上課時的打盹、晚上的一覺好眠,或是周末時的睡到自然醒。雖然這些休息都很重要,但另一種「休息」是在靜默中仍能保持一種「內心的安穩」的休息,是一種縱使我們什麼都沒做,或是感到沒有做得比期望的多、期望的好,我們仍然不會因此而自我批判、感覺自己一事無成,因而慌亂陣腳的休息。也就像是一種不論旁邊年輕伐木工伐木的速度有多快、砍的木材有多少、看起來多麼有成就、而自己的速度和數量都不如年輕伐木工時,依然都能像年長的伐木工一般,在休息中保有內心的安穩,利用安靜與沉寂之時,磨利其工具、積蓄其力量,穩定地前行。

有時,休息中的沉寂與安靜,並不總是那麼地討人喜歡,有時甚至讓人感到不舒服。因為它可能會讓你感到自己不如他人。甚至有時候,我們是在毫無選擇的情況下,而被迫處於休息、靜止的狀態。然而,不論是自願或是非自願的休息,這常常都會是我們所需要的,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可以在這段安靜與沉寂的時間,或許用來修復一段關係,可能是你與家人的關係、你與朋友的關係、或甚至你與自己的關係,以便讓你能夠確認自己前行的方向是否正確、讓你可以關照自己的健康、修剪自己的性格、鍛鍊自己的品行、調整自己的想法、丟掉那些纏累你的負面思想,使你再度回到跑道時,可以跑得更久、跑得更遠。

因此,親愛的各位同學,不論你們在現在這個階段是以何種形式出社會,是屬於不想出社會的呢,還是屬於慢慢、或是快快、是跑步、是右轉、是低調、或是華麗出社會,都希望你們善用並享受你們生命中安靜與沉寂的時刻。不論是此時此刻正處於休息狀態的你,或是即將振翅高飛的你,都不要輕看休息,以及追求、維持「內心安穩」的重要性。

而親愛的家長們,不論你們的孩子現在是以何種形式出社會,即便是慢慢地出社會,或是以非你們預期、甚至讓你們感覺不放心的方式出社會,也請相信你們的孩子擁有無限的潛力,他們在社會學系所學到的不僅僅是理論和知識,還有各樣研究、洞察、探索的技能。他們所選擇的路或許不是阻力最小、最平穩的一條路,再給予他們一些時間、更多的信任與支持,他們一定會結出屬於他們的豐碩果實。

離開大學校園意味著是嶄新旅程的開始。未來的路上,一定還會有許多的挑戰和困難,希望各位同學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不論是在高處或是在低谷,都能享受並充分利用生命中安靜的時刻,在其中找到凝聚力量的方式,再度如鷹展翅向上飛騰。

最後,我且代表系上所有的同仁們,祝福所有畢業的同學們,願你們的未來一片光明,最重要的是,祝福你們一生能夠平安、健康與幸福!

分享此文:
返回頂端